返回联盟首页 | 共产党员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基层党建 / 非公党建

东联镇打造“四强型”党组织助推非公党建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05-25 信息来源:信息来源: 123 作者:作者: 铜陵县电教 浏览:1257 次
【字体大小:

    东联镇秉承“党建强、发展强”的理念,在铜陵市旋力特殊钢有限公司党总支倾情打造“强学习、强组织、强发展、强担当”的“四强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特色,努力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机遇优势、竞争优势和人才优势。

 

    一、 强学习,铸就钢铁般的信念。

    过好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规范开展“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及民主评议党员、每月主题党日等活动,利用“先锋在线”党组织生活管理平台开展纪实评价,将组织生活抓在经常、严在日常。

    灵活化解工学矛盾。针对生产型企业党员分散、工学矛盾突出等特点,按行业、车间组建5支“学习小组”,小组以党员为主体,利用碎片化时间,组织一刻钟学习,学习活动每周不少于一次,较好解决了一线党员集中难、学习形式单一、效果不够好等难题。

    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开展“微党课”评比活动,每个月以党小组或党员人数较少的支部为单位,组织正式党员轮流上讲台、讲党课,讲课内容主要围绕党章党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和总书记最新讲话精神等,摘选一个主题,谈学习心得,谈认识体会。目前,微党课已实现各党支部、党小组和全体党员全覆盖,受到广大党员的欢迎。

 

    二、强组织,铸就钢铁般的筋骨。

    发挥书记“领头雁”作用。支部书记、党小组长是支部、党小组的“主心骨”,坚持党内民主,高标准选好支部书记、党小组长,组织支部书记参加市、区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培训班。

    对标星级党组织标准。按照“五规范三满意”要求,高标准建设党群活动阵地,投资兴建党员活动室、党建文化长廊、职工之家、文体中心等。以党小组或党支部为单位,按季度制定学习计划,建立学习签到、记录等台帐。党总支定期组织督查,对思想上不重视、开展不规范的支部、党小组,及时提出批评,限期整改。

    搭建党员作用发挥平台。实施“党员素质提升工程”“技能大比武”等竞赛活动,深入车间、部室选好“苗子”,把党员培养成为生产经营能手,把生产经营能手培养成为党员。近年来,各党支部发展的58名党员中,生产技术能手、业务骨干和优秀青年人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90%以上,实现了在公司料场大棚等重大环保技改项目和生产销售等岗位关键技术岗位,均由党员干部职工担任业务骨干。

 

    三、强发展,铸就钢铁般的本领。

    支部建在攻坚克难一线。在公司建设年产100万吨高速电梯导轨钢特种型钢、环保技术升级改造工程及料场封闭大棚等重大项目中“攻坚先锋队”,引导支部全体党员冲锋在前、吃苦在前,秉持“工匠”精神,带动部门全体员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确保工程安全零事故、质量达标准、一次试生产成功的目标。目前,公司建设年产100万吨高速电梯导轨钢特种型钢已建成,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2亿元,可进一步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保持企业良好、健康的发展态势,对保障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员作用发挥在一线。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亮身份、亮形象、亮心得、亮技能、亮承诺”的“五亮”活动,激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年初作出服务承诺,年底进行群众评议。在厂区、行政办公区设立“党员先锋岗”,分别细化岗位标准,每季度评选“党员先锋岗”并授予流动红旗,每年召开“双十佳”表彰大会,对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业务业绩突出的党员进行表彰。

    党员先锋形象树在一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公司党总支要求广大党员切实做到“四带头”,即带头落实包保机制,带头落实“测温、消毒、戴口罩”防护要求,带头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带头执行工作纪律,有力保障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两手抓、两手硬。

 

    四、强担当,铸就钢铁般的肩膀。

    锦上添花展示企业形象。积极响应中心大局,赞助大型活动、参与省事重大赛事。2019年,由中国田径协会、安徽省人民政府、铜陵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铜陵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作为战略合作单位,除了赞助赛事资金以外,积极组织人员参与赛事有关服务,为这一国际赛事在铜圆满举办成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雪中送炭彰显责任担当。新冠肺炎发生以来,累计向义安区红十字会、铜陵市光彩事业促进会等捐款160余万元,及时为一线抗疫物资解了燃眉之急。在防汛抗洪中积极捐款捐资,组织公司职工参与防汛抗洪救灾等工作中,帮助做好物资运送、灾民安置转移,灾后又及时吸纳部分受灾群众就业,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助力打赢生产经营、疫情防控、防汛抗洪“三线战役”。

    结对帮扶助力脱贫攻坚。关心支持脱贫攻坚工作,踊跃参与“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到枞阳县开展结对帮扶,每年走访十余次,累计投入500余万元用作扶贫基金,帮助修建村组道路、引进扶贫农业项目,帮助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帮扶贫困户找到脱贫致富路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