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返回联盟首页 | 共产党员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专栏 / 抗击疫情党旗红

顺安镇:战“疫”支部上的党员先锋岗

发布时间:2022-04-03 作者:作者: 系统管理员 浏览:5982 次
【字体大小:

战疫临时党支部,作用发挥“不临时”,连日来,顺安镇的战“疫”卡点临时党支部一线党员在疫情防控中,扛责任、作表率,以人员排查走在前、人员管控跟在前、设卡检查挡在前、应急处置冲在前、文明示范做在前的“五在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筑牢宣传、排查、监督、消杀四层“防疫网”。

冲锋在前的“排头兵”——工作巡查党员先锋岗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带领星月村冲在防控第一线的领导班子中,刘姝敏作为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星月村驻村第一书记,总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一个。

“检测不要往前贴,保持一米间距”“尽量减少外出,戴好口罩,勤洗手,注意防护……”这段时间刘书记每天都和村“两委”干部一起走村入户,带上小喇叭前往辖区的各个自然村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巡查村中是否有外来人员,是否有人员聚集不戴口罩等现象,并借助村广播、宣传车等方式宣传各类疫情防控知识。逐一对村庄13个封闭路口开展检查,及时修复破损路口,同步对全村4个商超关闭状态开展“回头看”。同时,每天对卡点的值班值守情况进行检查,要求值班人员严格落实“12345”工作法,叮嘱值守人员逢车必查、逢人必检。

除了工作巡查,每次在全员核酸检测时,她总是早早地背着沉重的弥雾机对场地进行消毒,拉起隔离线、整理遮雨棚、打扫场地卫生······忙个不停。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当工作人员身体不舒服时,刘书记看到情况,毫不犹豫立刻穿上防护服替了上去。

从疫情开始,刘书记就主动放弃了休息时间,连续十几天没有回过家。在疫情面前,就是这样一位共产党员,她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一个小小的口罩就是她的全副武装,她不怕高强度的工作,小小的身躯散发着大大的能量。

奋战疫线的“花木兰”——信息核查党员先锋岗

“咔嚓······”城山村的便民服务大厅里,网格员余婷剪断了自己的长发。每次全员核酸检测,她都要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一穿上就是八、九个小时,又闷又热,为了不影响穿防护服,她毫不犹豫就让同事剪去长发,屋里的志愿者看到这一幕,就说她:这是要当花木兰啊!

晚上9点多,余婷正在整理着白天信息摸排表,这时电话铃声响起,电话那头急切的问道:“铜陵疫情怎么样了,我家里的老人身体不好,我能不能返乡啊。”这是一位在省外务工村民,“曹大哥,您别急,您家里老人目前都挺好的,我知道您父亲身体不好,每次做核酸都是上门采样的,一切都正常,您放心吧,暂时还是别返乡了,您在外安心工作,家里有咱们呢……”余婷耐心地解释着。“胡大哥,你们近期有没有去过哪里啊,最近有没有做过核酸,做过几次核酸,麻烦您跟我详细说一下情况……”这样的电话,余婷一天能打到几十个。连日来,她不分昼夜,只要下发排查指令,总是第一时间开始信息排查,一遍一遍反复询问,有时遇到对方的不理解、不配合、误解,她始终耐心地和对方解释,力求做到信息核查一次精准到位。

化身大白的“消毒员”——消杀消毒党员先锋岗

东垅村村民朱红兵一家,这段时间很忙碌,自第一轮核酸检测开始,朱红兵一家三口就全部奋战在东垅村的防疫一线,他负责现场消杀,妻子村里帮忙做后勤保障,儿子在做核酸检测点做登记。

穿上防护服,套上防护鞋套,戴上手套、帽子和护目镜,拿出消毒弥雾机,按照比例在喷雾器里面放进消杀药物。准备完毕后,朱红兵就背起沉重的弥雾机,开始对核酸检测点进行全面专业的消杀。身穿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越活动面罩越起雾,视线越差,还要背起几十公斤的消毒装备,一小时消毒一次。三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今天像蒸桑拿,明天像走雪地,对此朱红兵毫无怨言。不仅是在核酸检测点,在重点人群的家中,都有他身穿防护服的身影,他对居家隔离的、重点监测的人员家中,房间、楼道、院子里里外外,每个角落都进行仔细消杀,做到不遗漏。

第一轮核酸检测全部结束后,朱红兵把所有物资都全部送回村部后,看了一下时间,已经是凌晨3点40分了,朱红兵见采样点物资较多,他想都没想就开着自家的皮卡车来回搬运物资。

“能出十分力都不会留半分,作为共产党员,就该哪里需要到哪里”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防控政策的“宣传员”——政策宣传党员先锋岗

从疫情防控工作开始,金港村的青年党员鲍家市,就一直站在工作最前线,第一轮核酸检测时,他30多个小时没有休息,之后每晚都要加班到凌晨。他是去年换届新当选的村委会副主任,年轻有干劲,不怕苦不怕累,在防疫期间,除了处理村民全员核酸检测、特殊人员摸排、卡点值班值守等大小事务,还需要做一个村民身边的宣传员。

“大爷,现在每户两天只能出来一人采购生活物资,您腿脚也不利索,不要出门了,有什么需要跟我讲就行啦,今天的新闻上都说的还是有增长的啊,不安全的。”鲍家市说:“大爷年纪大了,你得要跟他慢慢解释引导,虽然有喇叭广播宣传的,但他们耳朵也不好,大喇叭响个不停,也不一定能听到的”。

自疫情发生以来,鲍家市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小喇叭、发放宣传单、张贴海报等多种方式宣传防疫相关的政策和知识。他每天深入村组一线,对扎堆聊天人员及时驱散,不戴口罩行为予以劝导,有时忙的错过了饭点,经常干到半夜,从不抱怨。正因为他的热爱与执着,使防疫政策家喻户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